一、黄曲霉毒素
1、黄曲霉毒素及来源
黄曲霉毒素:是一组真菌(霉菌)毒素。黄曲霉毒素是一类化学结构类似的化合物,均为二氢呋喃香豆素的衍生物。主要有黄曲霉寄生曲霉产生的次生代谢物。
来源:存在于土壤、动物、植物、各种坚果里。特别是花生、大豆、荞麦、酱豆很容易被污染。
2、理化性质及毒性
它是目前自然界中已经发现的理化性质最稳定的一类真菌毒素,具有很强的毒性、致癌性、致突变性和致畸毒性。其中以黄曲霉毒素B1的毒性最大,相当氰化钾的10倍, 砒霜的68倍,且其致癌性是二甲基亚硝胺的70倍。在水中很难溶解,可以溶解在油、甲醇、丙酮和氯仿等有机溶剂,但不溶于石油醚、己烷和乙醚中。一般在中性溶液中比较稳定,在强酸性溶液中稍有分解,可以在PH9-10的强碱溶液中分解迅速,其纯品为无色结晶,耐高温。
高效液相色谱法检测花生中的黄曲霉毒素
二、检测方法选择
我国很早之前就已经对黄曲霉毒素展开研究,制定了一系列相应检测标准。目前国标方法已有12种之多,其中包括薄层分析法,液相色谱法,酶联免疫法,毛细管电泳法,荧光光度法,金标试纸法和生物传感器法。液相色谱法中高效液相色谱法是目前国内外比较权威的定量检测黄曲霉的分析方法,也是我国黄曲霉毒素检测的国家标准方法。所以在检测时选用了高效液相色谱-柱后光化学衍生法。
三、高效液相色谱仪
1、原理
样品溶液经进样器进入流动相,随着流动相进入色谱柱,由于样本溶液中的各组分在两相中具有不同的分配系数,在两相中作相对运动时,经过反复多次的“吸附-解吸”的分配过程,各组分在移动速度上产生较大的差别,被分离成单个组分依次从柱内流出,通过检测器时,样本浓度被转换成电信号传送到记录仪,数据以图谱形式输出检测结果。
2、组成
高压输液系统、进样系统、分离系统(色谱柱)、检测系统、数据处理和记录系统。
3、特点
高效液相色谱与经典液相色谱相比有以下优点:分析速度快、分辨率高、检测灵敏度高、色谱柱可反复使用、样品量少,容易回收。